1 引言
隨著國家、政府對高職教育的支持和重視,近幾年來,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取得了較快的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培養高層次實用人才。高職教育是一種以能力培養為基礎的教育,既具有了職業技術的屬性,又具有了高等教育的屬性。而實訓教學是將業務實訓貫穿于教學始終的一種教學方法,實訓基地是培養高職人才的必要場所。實訓對于高職教育的重要性在近幾年越來越被重視。“工學結合”、“項目教學”、“情境化教學”、“做、學、教一體化”“把工廠搬入學校”等教學理念也相繼出現,國家、省市、地方紛紛撥款支持高職實訓基地的建設。因此,實訓基地的建設和實訓設備的利用率,以及管理水平的好壞都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投資效益和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強實訓設備的管理,實現實訓基地管理的科學化,對于提高實訓設備的利用率,以及提高學校教學、科研水平, 保證實踐教學順利,都具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2 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資料顯示和不完全統計,招生規模超過一萬人的高職院校或國家示范院校,校內實訓基地的利用率大約在50%左右,而招生規模在5000人以下的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的利用率都比較低,有的甚至低于20%。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2.1 由于經驗、認識不足, 在實訓基地建設的過程中存在著盲目性和隨機性
由于高職院校的辦學歷史不長, 大多都是由中等專業學校升格而來,導致基礎條件相對薄弱,深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在進行實訓基地建設的過程中,高校很難對自身的發展規模進行科學有效的預測,有些高校甚至為了達到評估、檢查的需要,盲目的進行實訓基地的建設,忽略了本校和專業的建設,導致了設備的閑置。或者在購置的過程中,因為趕時間,缺少對課程性質的了解和對所需實訓設備的性能和質量缺乏科學的評估,導致購置的設備存在質量和功能上的缺陷無法適用于教學中。從而導致實訓設備是使用率的下降。
2.2 教師隊伍具備雙師素質教師比重偏低,缺乏實踐指導能力
教師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力量, 想要培養出適應社會生產需要的高技能型應用人才,首先必須擁有一支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教師隊伍。然而,就目前而言,高職教育中,教師隊伍對實踐的指導能力欠缺, 雙師比重偏低。在教師招聘的過程中往往重學歷不重經驗,各大高職院校的招聘條件基本為碩士研究生或者為博士研究生,往往是從高校畢業生中招聘人才。研究生從學校出來重新走到學校,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企業的工作經驗和實際操作技術水平。很難直接從事實踐教學這個工作。而從企業職業招聘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由于學校的重視程度實訓室管理教師的工資水平一般偏低,如果要從企業招聘到有經驗有能力的工作人員,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吸引力。有些高校甚至一直招不到合適的實驗室管理人員只能在本校學生中進行培養。實訓基地管理員水平的下降,直接導致實訓設備管理不善,迫使實訓設備損耗、損壞情況增加。最終導致,實訓質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造成了實訓設備和實訓基地不能有效的發揮。
2.3 實訓基地建設和管理中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 管理體制分散, 導致使用率下降
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的管理大多比較分散。一些學校的實訓基地分別屬于各專業或者分分院管理和使用,有些高校甚至將一個實訓基地分屬多個部門管理和使用,這樣管理的結果往往導致重復建設,很難做到資源共享,導致資源的浪費。而且在管理的過程也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比如實訓管理制度不健全、質量評價體系不明確、實踐教學的組織形式相對比較松散、實訓安排隨意性大、沒有充分考慮到最佳人數和最佳組合的問題等等。綜合以上管理體質的問題,最終導致校內實訓基地的使用效率普遍不高、實訓水平難以提高。
3 提高實訓設備使用率的對策
3.1 更新觀念, 提高認識針對在實訓基地建設中出現的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要重新認識到實訓基地管理的重要性。樹立現代的實訓基地建設理念。積極探索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高校要主動與企業、市場相聯系,針對企業的需要,來逐步提高生產性實訓的比例, 同時不斷拓展功能, 規范管理, 注重實效。
3 . 2 在實訓基地建設初期做好初期準備, 嚴格把握調研、采購、驗收三關
在建設初期以教學、科研發展為依據。建中嚴格按照“調研—采購—驗收”模式執
行。在基地建設計劃付諸實施之前,必須經專業老師及其有關人員的網上及實地調研,以及有關專家的科學論證。在采購的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公開招標制度和政府采購等有關規定。采購完成之后,必須經過專家組的安裝、調試、試用。對實訓設備及相關技術資料進行嚴格驗收。
3.3 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是實訓基地建設的核心
“雙師型”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負責學生職業技能的訓練以及生產、培訓、技術開發、社會服務等任務。高職院校必須要擁有一支合格的力量強大的“雙師型”師資隊伍。高職院校首先要先從根本上重視雙師型教師人才, 要在福利待遇、職稱晉升、評選先進等方面適當向“雙師型”教師傾斜。努力從企業中選聘工程技術人員。及時沒有辦法找到全職,也盡可能的招聘到企業技術人員定期到學校進行實訓基地建設的指導和承擔一定量的實訓教學任務;有計劃地選派、鼓勵專業教師到企業去實踐、去考察。政策上支持并鼓勵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并幫助他們取得有關技能等級證書。
3.4 建立系統化、規范化的管理體系, 打造有地方特色的、開放性實訓基地
加強與地方性企業的合作關系, 建立校外實訓基地。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的節約資金投入, 還有利于學生社會、企業接軌,學生培養更加面對就業。也有助于學校及時的、動態的掌握人才市場變化規律,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而且這也是高職院校為當地經濟服務的一種有效形式。與此同時,高校也可以向社會、向市場有償服務的開放自己的實訓基地,為一些社會人員提供技術、知識培訓,一方面提高實訓基地的使用率,一方面也可以實現高校的社會服務而且可以為實訓基地的管理和設備更新提供一部分的資金支持。
|